近期,河南驻马店一位宝妈给新生儿取名“陈皮话梅糖”,引发网友热议。
根据新闻报道,孩子妈妈透露给孩子起该名字的原因,是因为孩子的奶奶姓梅,于是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名字都包含在内,由此得名“陈皮话梅糖”。
无独有偶,独特的名字并非个例,这届新生父母都是起名的“兴趣”主义者,类似取名“张总”、“五十亿”、“李不尚书”等名字都登上过热搜,只能说这批嫩新父母真会玩金年会金字招牌。
不过好玩的背后,也让人看到了新生代宝妈对好玩有趣事物的喜好,这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不少的野性消费需求。
野性消费
何为野性消费,其特性又是什么呢?
“野性消费”一词源于一场网络直播爆火的词,2021年7月某晚,200多万网友涌进鸿星尔克的直播间,面对主播们“理性消费”的疾呼,网友们用实际消费金额支持着这个老牌国货“翻牌”,并且表示就是要“野性消费”,该词由此爆火网络。
而网友们也用实际行动,“野性消费”支持过白象、蜂花等老牌国货产品。其实对“野性消费”进行理性分析不难看出,其消费特征带有明显的情绪驱动因素,即对某个品牌充满了好感,于是决定用消费行动来表达喜爱与支持。
当然,既然主动因素是情绪,那么情绪的特点就是起得快,变得也快,当一个企业被“喜爱”推上风口浪尖之后,一切都被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与审视。只是后续如何承接这些“喜爱”,是企业无法推脱的重任。
野性消费,对于母婴行业有哪些商机启示呢?
野性消费源于喜爱的情绪驱动,就好比目前的内容电商,因为兴趣而关注了主播,并在“爱屋及乌”的驱使下,对主播推荐的产品也表达出浓厚的喜好,最终达成购买。
如若用消费者原理来解析,那么正如美国消费心理与行为学家D.I.霍金斯的消费模型所演示的那样,由消费、使用构成的生活方式组成了人们的自我概念,这个自我概念,是我们关于自身所有的想法和情感。简而言之,“我买故我在”。
当消费者愿意为溢价的商品买单,更多是因为该产品从审美上、设计上、理念上、故事上、价值取向上能够代表着自己的喜好与身份。在这种感性消费的新趋势下,一大批新供给瞄准了年轻人的新需求出现了,它们几乎覆盖了年轻人的衣食住行、吃喝玩乐。
这么说或许有些抽象,举个例子来详细说明下,对于爱健康及健身的年轻人为何选择元气森林等新饮料,是因为喝后就有一种健康、自律的感觉萦绕在心头。这也解释了为何星巴克总有那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,这代表着一种“小资”的生活状态金年会(金子招牌)。
或者可以这么说,当年轻人被工作与生活节奏“掏空”后,很想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出口,那么日常消费就很容易成为她们赋能、找回自身主体性的急迫方式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更理想、合心意的想象空间,从而迎合他们的精神图腾,更能获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。
综合奶粉发展趋势来看,产品与品牌同质化越来越明显,如何找到突破口成为大家共同目标,如若迎合年轻父母天然倾向选择满足情感需求的产品,不失为更高阶的策略导向,即给予父母们带来心灵慰藉与欢娱情绪,这就需要品牌需要完善自我的品牌价值,未来有故事、有内容、有情怀的母婴产品更能吸引90后、95后目光,从而为此愉悦买单。
当然无论情绪价值如何获得满足,也不能忘却保障产品价值的底线,以稳定的产品力保障品牌力的成长,这就类似于新能源汽车、智能手机等行业发展,产品力是消费者喜好的关键,但在国潮的感性特征之下,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也被点燃了。
野性消费还在“野蛮”生长,奶粉营销人是否从中窥视出更多机遇?欢迎一起交流探讨。